close

 

 

<難道只有會不會做這個標準而已嗎?>

當大家逛手作設計商品的攤位或是店家的時候,相信很多人最會出現的O.S."就是:這個我也會!""這個我做過。"這很正常,從小到大到處玩媒材的我更容易產生這樣的想法,而且:"這個製作得很普通嘛!"的批判性想法更常冒出來。(笑!)

不過,很久之後,我更體會到的是:欣賞比批評更需要功夫。

另外,在這個手作體驗到處盛開的時代,連美術課也都要玩媒材,一般人多少也會接觸,當然學的深淺如何是一回事,在這裡我想要先分享一個故事,點出現在的手作、設計體驗中,我覺得很欠缺的一部分。

有一次在一個和朋友合作,販售手作設計師商品的店裡面,進來了兩位女士。我一一向她們介紹商品,其中一位女士,對於某項飾品很感興趣,想要下手購買,還請她的朋友幫忙選擇哪個好。但是朋友建議她選另外一個設計類型的飾品,理由是:那項手藝商品,她們高中時美術老師就帶她們做過了,那個自己做也可以。

我當下當然還是客客氣氣的,但是心裡馬上想說:"同款不同師傅"啊!,甚至很想跟她說:"如果妳回去真的製做了一個水準不相上下的作品回來給我看,我馬上送你一條項鍊。"事實上當然不敢那麼嗆。

許多人會反應,體驗過手作設計之後,才知道做出一個成品真不容易,但是也有另一群就會覺得,我做過,我也會。當然手藝這回事,會不會做是一個指標,但我想,欣賞或了解一個手作商品,不是只有"你會不會、好不好做"這個層次可以理解吧?

就美感教育上來理解,如果體驗過這項媒材,那麼是不是更懂得分辨作品優劣?在工藝技術上、在美感設計上、在創意變化上等等等,都有很多角度可以去欣賞,很美麗的作品,不一定需要很複雜的工法,我會拿筆,你會拿筆,張大千會拿筆,怎麼我們畫出來的東西就不一樣呢?我們終究不是要從事那一行的人,但至少體驗之後,不專精但也該要懂得欣賞吧?

就製作內涵上來理解,材料是同一種,質地成分價格還有很多很多細節,可是千差萬別,專職人員為了效果、利潤、創新等因素,可能是到處蒐集、試驗各種牌子的材料,才能找到自己最適合的。體驗課、美術老師都幫你準備好材料了,你只要做就可以,如果在沒有資源的請況下請你自己去買材料,買回來的材料要做出自己預期的效果,還不是容易的事呢!

因此,我常思考,手作體驗"到底是要體驗什麼呢?至少要留下一些素養或比較深刻的東西在心裡吧!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手作 手工 HBS
    全站熱搜

    Heaven Bu Sou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